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央视新闻专题报道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党的二十大代表邓晶。作为我校优秀校友,她的故事生动阐释了如何以匠心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担当,同时也激励着我校学子投身技能报国之路。

2007年,邓晶以我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顺利地被开滦集团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录用。彼时,厂区还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作为国内第四套同类项目,缺乏成熟经验。面对2000多个阀门、500余条管道的“钢铁丛林”,她每天提前1小时到岗,用3双磨破的劳保鞋、12本工况笔记,将设备参数熟记于心。2007年底,甲醇装置首次紧急停车事故中,她仅用几十秒完成高压高温下的精准操作,避免了爆炸风险。面对同事的惊叹,她坦言:“懂,就不怕。”这种“泡”在装置区的执着,让她5年内掌握中控室所有岗位技能,成为公司唯一女值班长。
邓晶的“较劲”不仅体现在日常工作中,更延伸至技术革新领域。2015年,二级加氢脱硫槽焊道裂缝威胁生产,传统方案需停工15天损失千万元。她提出“旁通不停车检修”方案,通过应力计算和管道改造,年减少甲醇损失8280吨,创效662.4万元。2018年,她设计的过滤一体式煤气过滤器破解行业结碳难题,年节约成本46万元。截至2025年,邓晶带领团队完成60余项技改项目,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培养出2名“全国技术能手”、5名“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能手”,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行业标杆。

邓晶始终心系母校,每年都抽时间参加学校的“工院大讲堂”,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面对“化工行业是否辛苦”的疑问,她回答:“苦,但当你看到技术突破时,所有的付出都化作光。”她的事迹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生动范本。

央视报道中,邓晶说:“技术工人的舞台从未像今天这样广阔。”她的故事印证了新时代劳动者的价值——从盐碱滩到智慧工厂,从“万能操作工”到“国家级大师”,每一次突破都是对“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
邓晶以“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展现了职业教育人才的潜力,更激励了无数青年学子将个人成长融入到技能报国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