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高层指引】把握数字化契机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
发布人:赵楠     资料来源:     时间:2022-05-12     浏览次数:

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平台是教育系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持续推进建设并充分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将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有助于我们深刻思考新形势下“教育何为”的问题,有助于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动能,有助于把制度优势和规模优势转化为教育发展的新优势,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

一、准确把握教育数字化的必然趋势

编辑部:“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怀进鹏部长要求以平台开通为契机,紧紧抓住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机遇,以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请您谈谈对教育数字化的理解和认识。

陈子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怀部长高度关注教育数字化,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部的头号工程来抓。

教育数字化是用现代的手段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理解教育数字化,既要看得远,也要认得清。

“看得远”就是要看到数字化是教育的重要发展契机。当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与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引领下,世界各国以数字化为契机,纷纷发布国家层面教育数字化战略,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模式、开发新产品、推进新技术支持教育教学创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教育并跑甚至领跑世界教育的新契机;必须看到,教育数字化是服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认得清”就是要认清数字化的本质是重构教育生态。长期以来,信息技术一直被狭隘地视为教育工具。这种窄化的观念,束缚了教育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正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数字化教育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实现“高效课堂无纸化,探究互动零距离”的创新育人模式,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必须清醒认识到,数字化技术不能局限于工具性应用或细枝末节性的修修补补,而应作为一种整体性系统变革的契机。这种变革不是数字化与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要以数字化为媒介,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打开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通过数字化思维重构教育生态。

编辑部:前面您提到,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契机。那么如何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推动的关键和策略又是什么?

陈子季:在3月28日的启动仪式上,怀进鹏部长指出,平台以“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为总要求。我认为,“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核心在于坚持需求导向的应用,“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理念与怀部长常说的“成熟先上、分步实施”一脉相承。推进教育数字化,“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是关键,“成熟先上、分步实施”是策略。

一是要抓准数字化“需求牵引、应用为王”的关键。我国教育信息化提出已有近20年,战线上也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尝试。虽然取得过一些成绩,却始终没能达到预期。有人认为是设备不成熟、网络不先进等硬件原因,有人认为是平台不兼容、数据不互通等软件原因,还有人认为是区域发展不均衡、人员素养不够等原因。这些观点对也不对。之所以说对,是因为这些观点的确解释了个别问题、个别现象;之所以说不对,是因为这些观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找准教育信息化的病根。我认为,这个病根是我们一直在考虑“怎么办”,忽略了“为什么”的问题,以致于教育信息化工作没有抓准“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考核评价、服务行政管理”的面向,没有明确“应用为王”的核心理念。推动教育数字化,必须抓准“应用”这个关键,以应用统领数字化教育各项工作。

二是要落实数字化“成熟先上、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教育信息化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系统规划、财政保证、环境建设、教师发展、资源开发、教学融合、评价创新等各方面。很多工作还没启动,就面临着“规划好不好”“投入值不值”“技术新不新”“师生用不用”“资源够不够”“负担减没减”“安全行不行”“运行稳不稳”等一系列令人望而却步的问题,致使工作顾虑重重、一拖再拖,难以落地。究其根本,在于忽略了“教育信息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客观事实,总想“一口气吃成胖子”,没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导致很多工作未能落地落实落细。有鉴于此,推进教育数字化,我们必须明白“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干”的道理,必须按照怀部长“成熟先上”“分步实施、持续完善”的思路,在“产权无争议,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甩开膀子、迈出步子、闯出路子、干出样子。

二、深刻认识数字化对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

编辑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政策导向和目标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增加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表述。数字化对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会带来什么影响?

陈子季:数字化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世界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力量。作为与市场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要抢抓数字化的战略机遇,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职业教育整体性、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用数字化思维系统谋划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成职业教育现代范式,使之成为产业进步的参与主体、技术变革的重要力量,实现从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个性化培养的系统性变革,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和人才多样化成长需求。具体来说,数字化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革新传统治理模式。新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对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有助于职业教育加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实现个性化、精准化资源信息的智能推荐和服务,为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及时、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逐步形成“数治职教”治理新模式,解决好管理部门多、工作链条长、信息衰减快的问题。

二是革新传统评价模式。教育评价一直面临着科学性不足、反馈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窘境。通过数字化评价技术和手段,能够实现学生学习行为全数据采集分析,真实地测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构建以学习者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实现实时采集、及时反馈、适时干预,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

三是革新传统学校模式。数字化时代,职业院校将突破传统的“围墙”限制,成为形式上更丰富、本质上更自主、时间上更弹性、内容上更定制、方式上更混合的“技术技能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智能开放教学及实训环境,实现泛在学习。此外,数字技术还能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师生之间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均衡。

编辑部: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教育数字化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战线如何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陈子季:“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在教育数字化的大背景下,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域,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

一是要有更高站位。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全面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和“大有空间”这“两个判断”。

之所以说“大有可为”,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事关经济社会全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国际趋势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更加强调人才制造工艺和服务技能的迭代能力,更加突出技能型人才的引领型作用。特别是国际局势风云突变的今天,逆全球化态势逐渐抬头,国内高端制造业规模和产业链布局成为争夺国际经济战略制高点的关键。职业教育是实现技能人才强国的关键,成为国际新背景下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从国家发展来看,中美高科技博弈的加剧、“一带一路”倡议的施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实施,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瞄准“卡脖子”技术、国际化协作和服务制造强国战略的新诉求。这些都要求教育既要解决好基础研究人才“不够高”的问题,还要解决好应用型人才“不够用”的问题,职业教育是重要依靠、也是战略必争。从个体发展上看,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也需要高质量职业教育。今天的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全面解决了“有学上”“不失学”的问题,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性供需矛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接受教育的公平机会,让每一个孩子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进而实现成长成才。职业教育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选项,也是关键通道。

之所以说“大有空间”,是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还存在吸引力不足、竞争力不够等问题。在国家层面上,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管理体制、制度体系没有跟上改革发展,注重国家需求、忽略了个体需求,重视经济功能、忽略了社会功能,导致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没有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框架,致使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机会成本大幅增加,也让职业教育逐渐从类型教育沦为“补充教育”“二流教育”。在社会层面上,技术技能人才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总体不高,社会上歧视职业教育的问题没有根本改变,使职业教育出现了供需结构失衡等突出矛盾。初步测算,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接近3 000万人,服务业的缺口更大,仅家政、养老等领域就至少需要4 000万人,而去年中职、高职相关专业毕业生却只有100万人左右。同时,高级技能人才规模偏小,9亿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比重仅为6%。在教育层面上,职业教育先天底子不好、后天营养不良,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还有很大空间。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结构性短板,学生上升通道相对较窄,职业本科学校仅占高等职业院校总数的2%,毕业生就业容易但就好业难。职业院校发展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大面积不达标,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二是要有更大格局。要从经济、民生的角度,明确“支撑高质量发展”和“促进高质量就业”这“两大目标”。

“支撑高质量发展”是指职业教育必须着眼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就要不断使职业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支撑,筑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基础。

“促进高质量就业”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是国家各类教育类型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对接最为紧密的部分。职业教育发展得好不好、成功不成功,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是适应性强不强、与需求的对接到不到位。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人才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就要精准对接,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供给渠道之一,要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精准对接,强化职业教育适应性,让职业教育在助推高质量就业中大显身手。

三是要有更宽视域。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力,切实肩负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提高质量、自立自强”这“两大任务”。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要在服务“三新一高”的总体布局中定位职业教育、谋划职业教育,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的一部分,它来自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处理好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产业的关系,更加主动地对接服务产业、经济和科技,更大力度地构建技能型社会,更高效地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凝聚全社会共识与力量,激发相关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动力;另一方面要协调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大教育体系,打通成长成才通道,使不同类型教育的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成本大体相当。

“提高质量、自立自强”就是要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出色答卷。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不仅要有更系统的构想、更全局的考量、更长远的谋划,更要回归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力求找准突破性抓手、打造标志性成果。要扩大试点、全面起势,在激发改革活力上狠下硬功夫。给予地方更多自主权去布局和发展职业教育,支持有意愿、有条件的地方在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多样化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建设、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上积极探索,丰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供给模式。要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在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上狠下硬功夫。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好达标工程,按照“中央引导、地方为主、加大投入、分类推进”的原则,力争“十四五”末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发挥好高职“双高计划”、中职“双优计划”的引领示范作用,建好职业教育“样板间”,加快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在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范式上狠下硬功夫。以举办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为契机,打造“一会、一赛、一展、一联盟”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范式,倡导职业精神,推动职业规范,强化职业自律,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扬帆出海,在合作共赢中争做职业教育赛道的开拓者和引领者。要依托过去、创造未来,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上狠下硬功夫。构建职业教育智慧治理系统,用数据支撑科学决策和高效管理;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应对职业教育生源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终身化的趋势,解决好实习实训看不到、摸不着、进不去等问题;以“数字化+”升级传统专业,解决培养内容跟不上、不管用等问题;搭建共建共享资源平台,促进城乡、区域、校际和师生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多方衔接、相互呼应的协同发展机制。

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产业距离最近、生源类型最广、管理层级最多,在数字时代受到的冲击最大,在数字化转型中获得的收益也最显著。当前,职业教育正处于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和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上。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必须基于“大有可为”和“大有空间”这“两大判断”,围绕“支撑高质量发展”和“促进高质量就业”这“两大目标”,抓紧抓实抓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提高质量、自立自强”这“两大任务”,抢抓数字化发展契机,培养更多具有数字化思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重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为职教战线“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

三、明确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总体考虑和重点任务

编辑部: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基础是一切宏伟建筑的根本。请问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基础怎么样?

陈子季: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延伸和升级。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整个教育信息化中的薄弱环节,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先后推出数十项靶向举措,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职业教育数字化打牢了基础。

一是工作有部署。2012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第五章专章要求“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2017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形势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了顶层部署。2015年、2020年先后两次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内涵外延、标准要求作出规定。

二是联通有条件。国家层面已经建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中职学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等网络信息系统,已实现32所本科层次和1 486所专科层次高职院校、7 200余所中职学校信息采集全覆盖,有效服务职业院校的督导评估、质量监测、内部诊改等工作。学校层面也以“三通两平台”为依托,按照《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要求进行数字校园建设,基本形成移动泛在学习环境。

三是资源有积累。目前,已建成203个国家级、460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5 000余门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在线课程,1个江西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和215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等,以及大量的省级、市级数字课程,积累了海量的信息化资源,为职业教育加快迈入智慧教育阶段打下了基础。

四是应用有基础。2010年起开始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逐步形成了国赛、省赛、地市级比赛、校内选拔等四级赛事,显著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和应用能力。2015年起,开展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会同中央电教馆分三批遴选了428所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带动了部分省份开展省级实验校项目,全面推进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

编辑部:数字化是信息技术手段革新在某个领域的应用,它的终极目的是促进该领域的转型。这种转型是循序渐进、不可避免的,也是起起伏伏、波折不断的,需要运用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请问您对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陈子季: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系统谋划需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就职业教育数字化而言,我们的考虑是要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工作原则,以升级平台、充实资源、完善机制为内容,以条件硬化、应用优化、质量强化为目标,以“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考核评价、服务行政管理”为导向,坚持需求牵引,建构以“1个职教大脑·数字驾驶舱系统、2个二级平台、4个子系统和4个分中心”为主体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实现“平台通、数据汇、资源全、决策智”,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水平整体跃升,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编辑部:教育数字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请问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这个复杂系统工程中,需要聚焦哪些重点任务?

陈子季:职业教育数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却不是无处着力、无从下手的。经过积极努力,职业教育已经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的关键点。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坚持内容为王、应用为要、育人为本,聚焦资源、应用和人才培养三个重点任务,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是要坚持内容为王,持续丰富资源。按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自下而上、动态管理,注重过程、注重效能”的思路,制订资源准入退出、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规则,定期发布数字化资源建设指导性目录,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职教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激发政行企校等多元主体开发资源和持续更新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加资源总量、提高资源质量,搭建支撑学生学习、教师教育、学校管理和面向社会提供优质资源的平台,适应职业教育学生技术技能成长需要。

二是要坚持应用为要,拓展服务功能。健全完善统一门户、统一推广、统一应用,结构优化、区域均衡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确保学习者享有优质便捷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开发国家级实时监测、在线分析预测及综合优化调度系统,根据学习者个体特点与差异,智能化选择或推荐学习资源,提供在线辅导答疑,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要。鼓励企业将数字教学资源作为继续教育和培训平台,认可员工通过平台学习取得的成果。

三是要坚持育人为本,赋能高质量发展。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以学习者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营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智慧学习环境,弥补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引领职业教育理念变革、思想变革、方法变革、实践变革,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育形式、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从大规模标准化培养向大规模个性化培养的跃升,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扎实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

编辑部:我们注意到,您在3月29日教育部“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进展成效”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将分三期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请问该平台和职业教育数字化是什么关系?有哪些功能模块?

陈子季: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是职业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抓手。前面已经介绍过,“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由“1个职教大脑·数字驾驶舱系统、2个二级平台、4个子系统和4个分中心”组成,是一个“1+2+8”的三级架构。其中,“职教大脑·数字驾驶舱系统”定位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平台,既可面向学生、教师、社会公众提供职业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又可面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提供职业教育多维度数据挖掘和分析服务。

“2个二级平台”分别为“教育管理平台”和“教学服务平台”。其中,“教育管理平台”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中职学生管理系统”“中职学校管理系统”“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等4个子系统组成,旨在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管理。平台建成后,将联通2 500余个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1.13万所职业院校,覆盖部、省、市、县、校五级,实现数据直连、信息直达,支撑职业教育管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服务便捷化。

“教学服务平台”由“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教材资源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师能力提升中心”等4个分中心组成,通过一站式搜索模块和监测运行分析模块,既满足教师系统教、学生系统学的数字资源需要,又服务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其中,“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服务于学习者享有优质便捷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使用效率,“教材资源中心”服务于职业教育教材开发、选用、监管和评价等需要,“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服务于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技能鉴定和竞赛考试等应用需要,“教师能力提升中心”服务于职业教育干部职工培训内容优化、培训质量提升。

编辑部:作为职业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抓手,“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有什么特点?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有什么作用?职业院校又怎么参与平台建设?

陈子季:规划“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时,我们坚持“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职业教育生态,以支撑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概括而言,平台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多主体开发建设。平台资源由优质职业院校联合优秀企业共同开发,主要有标准化课程、示范性课程以及各种拓展资源等形态,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例如,每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均有17.5所优质职业院校和16个头部企业共同参与开发,促进了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二是多维度个性应用。平台提供了海量成体系、颗粒化、可编辑的专业课程资源和学习包。教师可以直接使用其中的标准化课程,也可对课程内容和拓展资源自行编辑,重构符合自身个性化教学需要的课程,既有利于保证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截至目前,平台已有教师自建课程超17.8万门,为“大规模个性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可能。

三是多层次提供服务。平台资源均同步设计了练习、复习、随堂测试等功能,学生可通过平台进行自学和学习自测。平台自动记录学生的线上学习、课堂互动、课后复习数据,由此计算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率、课堂互动率、教师响应率、线上活跃率等,为教师改进教学效果提供依据。资源使用数据、教学反馈情况等又能面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提供多维度数据分析服务,赋能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平台有助于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实习实训为例,平台针对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三高三难”的问题,以江西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和215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为基础,专门规划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建成集虚拟仿真实训智慧门户、管理、实训、资源服务、大数据分析与诊断于一体的资源云平台,积极服务职业教育师生实训教学、技能鉴定和竞赛考试等应用场景。

职业院校是平台的使用者,也是建设者,更是受益者。为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平台建设,我们正着力探索一系列配套机制。如,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和服务的准入机制、退出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职业院校及参与各方的积极性,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激发数字化资源升级和持续更新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加资源总量、提高资源质量。

编辑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已经上线,下一步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和具体部署是什么?

陈子季:3月28日上线的“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还只是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的1.0版本。预计6月底,完成其他各中心的开发和上线;12月底,完成平台各规划功能的开发和上线。为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步调,我们先后召开6次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专题会,对“1个职教大脑·数字驾驶舱系统、2个二级平台、4个子系统和4个分中心”等各板块进行了逐项研究。下一步,我们将立足现有基础,根据部党组数字化行动战略总体安排部署,围绕“平台通、数据汇、资源全、决策智”的目标,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为起点,在“产权无争议,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按照工作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继续落实定期调度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如期推进。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数字化治理能力。升级平台,以中高职院校现有管理平台为基础,升舱建设“教育管理二级平台”。联通数据,按照“一数一源”原则,实现司内相关数据联通,做好学生学籍、教师信息、企业信息等数据对接。支撑决策,根据用户等级和需求合理确定数据管理使用权限,加快实现全教育领域数据动态汇聚和实时更新。

二是丰富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展试点,在浙江、江西、青海、湖南等省份开展智慧职教探索,遴选百所职业院校开展数字化试点,持续推进资源使用反馈和方式创新,提高资源质量。积极开发,继续推进数字化标杆校建设,组织各校探索运用市场化机制,持续开发国家级、省级、校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增加资源总量,适应职业教育学生技术技能提升需要。加强审核,商请有关司局进一步完善资源审查要点,建立工作机制,调动整合院校思政专家、出版机构力量,加强教学资源意识形态等内容审核。

三是实现多样化应用服务。完善准入标准,建立系统完善的资源开发、接入运维、监测评价、安全保障等标准体系,提供“一号通办、一站直达、一键击穿”的职业教育数字化管理与服务。优化供给服务,开发智能化搜索引擎和推荐模块,方便学习者检索资源,智能推进符合需要的内容。拓展应用场景,坚持需求导向,根据社会公众使用需要,开发新的应用模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应用服务。

四是开展个性化学习培训。开发项目,指导29个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根据职业教育数字化工作要求,开发“数字化领导力培训”“院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等培训项目。提升效果,针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和职业院校领导、中层干部、专任教师、技术员工等不同群体,组织开展有差异、个性化的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职业教育战线干部和教职工的数字化意识和水平。

编辑部:感谢您接受本刊采访。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13期

引用本文请标注:本刊编辑部.把握数字化契机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3):5-11.